手镯   吊坠   戒指   挂件   摆件

浅谈翡翠里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

导读

古人云: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雕琢,与瓦砾不别。中国古人认为,美玉在于雕刻,美玉出自后天,美玉来自人为,美玉在于生生不息的创造。

正文

翡翠自从缅甸传入中国开始,就深深扎根于中国。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玉石之王——翡翠相互渗透相互升华,逐渐紧密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和验证。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翡翠里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浅谈翡翠里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福文化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福”是一个吉祥字。几千年来,“福”被演绎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把“福”作为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人们求福、盼福、惜福,“福”已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福文化是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吉祥文化包括福、禄、寿、喜、财五大方面,“福”既是五大主题之首,又是各种吉祥文化的概括和代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精华。“五福”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不仅仅是物质满足,它更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和审美情趣。

浅谈翡翠里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儒家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儒家文化的勃兴,贵族土卿开始崇尚“观物比德”,标榜“君子如玉”,玉被赋予了吸纳日月山川之精华,凝聚人间之美质的特性。“君子比德于玉”,将玉的温润光洁与君子的美德结合起来,于是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说法应运而生。据《礼记·玉藻》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官月,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居则设佩,朝则结佩”。《诗经·国风·木瓜》中也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秦风·渭阳》中亦有记载“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中国古代崇玉之风可见一斑。作为君子,将自身对理想道德的追求,比附于玉的无瑕光洁,将自身人格的砥励磨练,寓于美玉的精雕细琢。以至“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正是中国玉文化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华民族8000 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中国古代玉文化


浅谈翡翠里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玉雕工艺 

古人云: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雕琢,与瓦砾不别。中国古人认为,美玉在于雕刻,美玉出自后天,美玉来自人为,美玉在于生生不息的创造。玉器雕琢工艺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有8000 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治玉工具。商周时期,治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古人是利用旋转的木砣,蘸上沙子和水,加上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限的聪明智慧才雕琢出精美的玉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琢玉的真谛。在玉雕业界有一句描写过去玉雕操作的顺口溜:“一轮明月照乾坤,茫茫人海并不深,日行千里身不动,两脚悬空赛仙神。”直到现在,工厂的玉雕工人在创新技术的同时,仍秉承着古人优良的玉雕技艺和先人勤劳智慧的品德。

翡翠的雕刻正是对传统玉雕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块完美的翡翠饰品都少不了工艺大师的精心打磨。由于翡翠的颜色多样,并且在同一块翡翠上都可以有绿、黄、紫几种不同的颜色,因此俏色雕刻工艺在翡翠的雕刻上就显得游刃有余,这样就给工艺大师们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俏色工艺有如神采之笔,化腐朽为神奇,将翡翠的材质美与玉雕技法的工艺美完美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外,像镂空、锁链这样的传统玉雕工艺在翡翠的雕琢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翡翠的雕刻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玉雕技术与工艺的继承,更是对中华人民勤劳、智慧、执着、进取的民族精神和强大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自文明伊始,中国人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就已生根发芽。东方文明的智慧在翡翠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珍爱。

现代社会中,翡翠仍然卫冕着它玉石之王的贵冠,成为各阶层人士争相追捧的名贵珠宝。人们喜爱翡翠,不仅仅因为它晶莹剔透、明艳动人的外表,更注重的是它里面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文标签:
在线问答交流(不用登陆,免费鉴宝)

提问要求:
  1)请在阳台、窗户边的自然光下拍照;不能在室内灯光下拍照,灯光会导致玉石变色;
  2)图片必须清晰明亮、请传三张图;
  3)需要说明尺寸大小、也可以使用硬币做参照物。

    (←添加图片)
    马上发表
    最新问答

    关于【中国古代玉文化】文章推荐

    珠宝玉石免费鉴宝 扫描下载APP
    行家免费咨询 雨芳:nhzm004

    广告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