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的历史远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据《礼记内则》中记载: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衿缨,即编织之香囊。《离骚》说: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香囊还可作为古代男女相恋的定情之物互赠对方。古乐府《为焦仲卿妻作》中也说: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以及魏人繁钦《定情诗》的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等,均记载了古代盛行的香囊,不仅是高洁风雅、代表爱情信物的象征,而且还可被当作礼物在朋友间相互赠送。
为一对玉雕香囊,其造型呈荷包形,为和田白玉材质。也许是出土之物缘故,器物上见少许黄褐沁色,而整器则微显土色,包浆滋润光亮,手感柔润光滑。两件玉雕香囊连盖通高4.7厘米,宽3.3厘米,厚1.6厘米,均采用两面透雕、镂雕并铺之以浮雕、线刻等工艺。
春水玉香囊雕琢了两只朱鹭栖息在荷塘边,似在觅食,又似在戏水。囊盖上则圆雕一朱鹭,立于荷叶边。秋山玉香囊雕琢的是两只作回头状的小鹿,似已警觉到被遭射杀的危险,正欲逃逸。囊盖上也圆雕一回头鹿。春水玉上面饰以朱鹭,因其羽毛淡雅美丽、性格又温顺,而寓有吉祥和睦之意;秋山则表现的是古人的狩猎场面,具有北方民族的强悍、粗犷的特征。
纵观辽金时期玉雕器物,多为温润纯洁、质地上好的和田白玉和青玉,工艺上多采用透雕、镂雕等,刚柔相济,有层次感,但刀法简洁、粗放,注重形式上的完美统一,对造型与形象上的细部刻画并不刻意追求。尤其在镂空部位,只显示图案轮廓,绝少加以修饰,且形状大多不规则;纹饰刻画常使用阴刻,但线条沉隐有力,随意飘逸。此对玉雕香囊正是吻合了上述之特点与风格,故而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实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