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镯   吊坠   戒指   挂件   摆件

中国古代玉雕技法有哪些特点 其二

导读

元代亦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在玉器风貌上与辽金一脉相承。大体面貌粗浑厚重,下刀深重,高浮雕技法使用较广。如带板、带饰、嵌饰上的主体花纹极为凸出,具有半圆雕效果。人物。动物身上的深刀明显。元代始创大型玉器的琢磨,“渎山大玉海”是其代表作。

正文

唐代玉器在沉寂了许久后,再度得到振兴,其琢玉风格也焕然一新。图案装饰均喜欢用短密的阴直线来刻划胡须、衣褶、地毡、羽毛、叶脉等,下刀刚健有力、洒脱,自有一种内在的力度。其圆雕动物,如玉马、玉骆驼等,皆肌肉丰满,结构合度,而飞禽等则展翅高飞,充满昂奋的精神。

罐由白玉制成,圆口,鼓腹,圈足,足壁镂雕3个方形孔。器表等距饰有3天鸡,作展翅直立状,圆雕头部,翅膀与爪浮雕于器身,以阴线刻出羽毛纹理,线条简洁流畅。

清代的天鸡外形特点为前有卷须,后有垂凤尾。此器上的天鸡图案造型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形象,除双翅着意刻画外,凤尾、卷须尚未出现。如此形状的唐代天鸡作品非常少见。 宋代玉器风格较之唐代那种刚质浑朴的琢工,则显得更为柔和、纤秀与精工雅致。人物造型常用飘逸流丽的长线条勾划衣褶,犹如人物画中的铁线描;鸟兽花卉亦以细劲之笔勾勒,如同时期的花鸟画。透雕技法也运用广泛。 

玉荷鹭纹炉顶,宋或金,高5cm,底径4.3-4.7cm。清宫旧藏。

炉顶玉质白色而局部为黑色,整体近似圆柱形,顶部略细,镂雕荷叶、芦草缠绕状,荷叶巨大而张开。一张荷叶上有黑色乌龟爬行,口吐烟云,其旁有荷花,荷、芦中可见5只鹭鸶隐现其间。器底部有一平板以示水面,其上有孔,可穿绳结系。

荷叶、水草、水鸟、龟等图案在宋、金玉器中非常流行。四川广汉南宋窖藏出土有龟巢荷叶带饰,北京丰台金代涡古沦墓出土有龟巢荷叶玉饰,与此作品应属同类题材。此外,上海地区的元代墓葬中也曾出土类似的饰荷叶、鹭鸶图案的炉顶。这表明此类作品的使用地域广泛,流行时间长,对后世玉器有很大影响。

辽、金的琢玉技术来自北宋,故风格相近,但亦不乏自己的特点。除内容题材。上的独创外,在工艺上多见利用褐红色玉皮制成巧色玉器,线条刻划则较宋粗犷、随意,显示少数民族的剽悍性格。

玉海东青啄雁饰,金,直径7cm,厚2.1cm。清宫旧藏。

此玉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形,上部雕海东青啄雁及荷叶图案。海东青体小而敏捷,腾空回首,雁于海东青身下,回首与其对视,欲逃不能,身傍荷叶,一荷叶束而未张,一荷叶张而卷边,表明大雁已被迫降至荷塘,难寻生路。此玉饰两侧各有一椭圆形隧孔,可穿带或套入钩头,表明此物是用于人身的带饰。

玉雕技法

元代亦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在玉器风貌上与辽金一脉相承。大体面貌粗浑厚重,下刀深重,高浮雕技法使用较广。如带板、带饰、嵌饰上的主体花纹极为凸出,具有半圆雕效果。人物。动物身上的深刀明显。元代始创大型玉器的琢磨,“渎山大玉海”是其代表作。   

宋以后,玉器中大量使用螭纹装饰,但螭的形象已无汉代螭纹的特点,更似爬虫。双螭灵芝图案在元代玉器上较为多见,据此作品的样式、螭纹及灵芝的特点可确定为元代所制造。

明代早期技艺尚留有元代的影响,在用刀深峻、高浮雕等方面可见遗意,但逐渐趋于平缓。阴刻线条多带方折,粗疏间劲,似不经意。带板等扁平器物爱用多层透雕、浮雕的手法,表层用浮雕琢出主体图案,底部则往往用透雕镂出卍(wan)字纹、云纹等,以作陪衬,此为明代独具的雕法。玉牌则采用极浅浮雕或阴刻的技法。明代玉器亦不注重磨工,不少器物可见做工痕迹。器物底面往往辗磨不平,仰光视之,可见高低起伏如波纹状。但明代却十分讲究抛光,玉器表面常可见反射较强的玻璃光。

作品为方柱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撇口,粗颈,其外饰阴线琢出的变形蝉纹及双夔纹,四面花纹相同。中部为觚腹,四面微外凸,饰变形蝉纹,花纹与觚颈纹饰相呼应。下部与上部对称但稍短,上饰变形蝉纹。足下有一周方形榫式座。觚四面的中部各有一道凸起的戟线,戟线分成多节,每一节上有阴线图案。觚的四角饰有镂雕的卷草形装饰,这类装饰称为“出戟”,四面及四角出戟者称为“八出戟”。明朝时多用觚作为室内陈设,觚内或插如意,或插博古挂件。清代的工艺达到顶峰,可以说是集历代技法之大成,阴刻、阳刻、浮雕、透雕、圆雕、描金、镶嵌等无所不备,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清代玉器花纹线条婉转流畅、柔媚多姿,外表则润滑细腻、光泽柔和,不似明器般刺目,且注重磨工,不见琢治痕迹。 

桐荫仕女玉山,清乾隆,长25cm,宽10.8cm,高15.5cm。

此玉山白玉质,有黄褐色玉皮。以月亮门为界,把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洞门半掩,门外右侧站一女子手持灵芝,周围有假山、桐树;门内另一侧亦立一女子,手捧宝瓶,与外面的女子从门缝中对视,周围有芭蕉树、石凳、石桌和山石等。器底阴刻乾隆御制诗、文各一。诗云:

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簷蕉轴庭。

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

末署“乾隆癸巳新秋御题”及“乾”、“隆”印各一。文曰:“和阗贡玉,规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且仍完璞玉。御识。”末有“太璞”印。

本器从内容到风格皆仿油画《桐荫仕女图》而作,所用玉料实为雕碗后的弃物,但玉工巧为施艺,庭院幽幽,人物传神,人们似可听到两女子透过门缝的窃窃私语。剩料被加以利用,这种取其自然之形和自然之色传以生动之神的做法,正符合“势者,乘利而为制也”

在线问答交流(不用登陆,免费鉴宝)

提问要求:
  1)请在阳台、窗户边的自然光下拍照;不能在室内灯光下拍照,灯光会导致玉石变色;
  2)图片必须清晰明亮、请传三张图;
  3)需要说明尺寸大小、也可以使用硬币做参照物。

    (←添加图片)
    马上发表
    最新问答

    关于【玉雕技法】文章推荐

    珠宝玉石免费鉴宝 扫描下载APP
    行家免费咨询 雨芳:nhzm004

    广告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