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觉有情在世,难断舍成佛,而且一直在渡难中煎熬。菩萨之所以比声闻缘觉阿罗汉更美、更动人,那是她们在乎,在乎一切有情。由于这样的在乎,追求事事圆满倒不是菩萨的志向,菩萨的志向是恒常保持一个有希望的观点,生生不息。
观音之美,常见诸于各家翡翠作品之中,眉眼间的慈悲,线条表里的柔融,都流露着作者对于禅境的感知。观音菩萨,无论是呈现于翡翠,还是托生于笔下,都让人心生恬静,感念慈悲。玉器随着人们的把玩,会变得越加光泽油润,因此,不光选购玉器时需有技巧,盘玉也是一门学问,养玉得当,能让您心爱的玉器“容光焕发”。
黄龙玉观音图片
心不静时,常在案台上抄经或者亲近灵透的翡翠观音,都有神奇效果,而这种从类似行为中对话自我的感受或可说是寻找。观音法门,也便是观照内心的法门,正如我们赤手空拳来到这世间,费劲力气终究是为了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安静得什么都不必说,知风物有信,应候來归,知日光雪见,应照泉流。我之于我,不易得,亦无从易失,玉握在手,也便有了自我真实的感受。禅的风姿,行化于红尘俗世间。念念觉醒于声色幻影不实,回头开慧唯是一朵青莲,风雷雨露,不惊不动,十方世界朵朵开遍,一念心性益远芳香。
寻佛千转,不若明灯一盏,我僧衣翩跹,不动不念,静坐菩提树下,佛和我仅仅隔了一场梦,我和你却结了千世缘…
除了清新怡人的翡翠,金黄诱人的黄龙玉,糖白玉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田玉糖白玉形成于白玉的外围带附近,主要是属风化作用的产物。一般大块的和田玉山由内到外围的颜色是过渡渐变,逐步加深的,可从浅黄色过渡到外层的褐红色。
糖白玉的糖色是沁色。作假的沁色是很难深入的。沁色往往是从玉的裂缝处,由深变浅渗透进来的。加工好的物件看不见原始裂缝,可以观察到颜色的深浅过渡。作假的糖玉,颜色主要浮于玉体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