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玉手镯材料很多,翡翠开始大量使用,玛瑙、碧玺、琥珀也有使用。今天来学习下玉手镯的戴法。
戴手镯时,对手镯的个数没有严格限制,可以戴一只,也可以戴两只、三只,甚至更多。
如果只戴一只,应戴在左手而不应是在右手上;如果戴两只,则可以左右手各戴一只,或都戴在左手上;如果戴三只,就应都戴在左手上,不可以一手戴一只,另一手戴两只。
戴三只以上手镯的情况比较少见,即使要戴也都应戴在左手上,以造成强烈的不平衡感,达到标新立异、不同凡响的目的。不过在此应当指出,这种不平衡应通过与所穿服装的搭配来求得和谐,否则会因标新立异而破坏了手镯的装饰美。
扶容玉手镯图片
玉手镯在中国古代是成对佩戴的,现在一般多是单只佩戴。如果戴手镯又戴戒指时,则应当考虑两者在式样、质料、颜色等方面的协调与统一。对初戴手镯者,还应注意选择手镯内径的大小,过小则会因紧贴腕部皮肤引起不舒适之感,甚至影响血液流通;过大则容易在手摆动过程中脱落而摔坏。对于玉质的手镯,试戴时宜在腕部下方垫上软物(如软垫之类),以免万一滑落坠地而摔断。
最近也发生了一起和手镯相关的案件,不过相比起普通的翡翠偷窃、诈骗案件,可以说是结果十分暖心。6月25日晚,在东兴区大千路上,一名60来岁的老太太招手上了一辆出租车,岂料下车时将自家祖传的玉手镯掉在了车上。好在“的哥”及时与失主取得联系,并最终将玉手镯送到了老人的手上。
27日下午,笔者联系到了这名好心“的哥”。他告诉笔者,25日晚7时许,老太太是在大千路与兴隆路交会路口拦的车,随后抱着一袋大米坐进了副驾驶室,目的地则是东兴区三湾路菜市场附近。但直到老太太下车后,他和老太太都没有看到有东西掉在了车上。“手镯是另一个乘客看到的。”“的哥”说,老太太下车后没几分钟,另一名乘客又上车坐进了副驾驶室。车刚起步,乘客就拿出一个玉手镯问他:“师傅,这里怎么有个玉手镯?是不是谁掉的?”从乘客手里接过玉手镯,“的哥”便开始回忆是谁掉在车上的。但由于当天接送的乘客过多,一时间,他也无法确定是谁将玉手镯掉在了车上。直到晚上9时许,在接到公司打来的电话后他才得知,玉手镯是那位抱着一袋大米乘车的老太太掉在车上的。
“老人说是她家祖传的玉手镯,一家人都在帮忙找,后来想到有可能掉在了车上,所以他们才打电话到公司询问。”接到公司电话后,“的哥”立即与失主取得联系,并让失主告知位置,他好将玉手镯送过去。几分钟后,“的哥”将玉手镯交到了老人的手里。看着失而复得的祖传玉手镯,老人一再表示感谢,并拿出钱来要塞给“的哥”表示感谢,但“的哥”婉言谢绝了老人的好意,也不愿透露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