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真假的鉴定到底是谁说了算?《珠宝鉴定国家标准》这本书籍,是正规珠宝鉴定机构人员在从事珠宝鉴定之后,都经过它进行系统的培训,个个都是求真务实和训练有序。
简单的来说,国家标准有下面几个特征:
1、国家标准的管理、起草、发布单位都很权威;
2、国家标准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3、国家标准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4、国家标准过几年要修订一次,以保证与时俱进。
因此,国家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严格来说珠宝的真假指的是它的种类是不是符合事实,比如用塑料球覆膜的工艺品来冒充珍珠,这样可以说珍珠是真,塑料覆膜“珍珠”是假。民间说的“真假”,更多的是指是否是天然珠宝。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让珠宝更美丽漂亮,会采用一些手段来改善珠宝的外观,如颜色、透明度、光学效应、耐久性等等,这些手段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种。
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能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比如祖母绿浸无色油,翡翠上蜡等等方式,这些处理方法对珠宝玉石物理结构不产生影响。
处理则是指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方式,比如翡翠的酸洗、染色,绿松石浸蜡等等。这样的处理方式通常会影响和改变珠宝玉石的物理性质,使得珠宝玉石耐久度发生变化,不具备收藏价值。比如翡翠经过酸洗,其内部的纤维交织状结构遭到破坏,日常佩戴更容易坏掉。
综上所述,人们对于翡翠有着A货、B货、C货和B+C货等分类方法,但是按照国家标准只有“翡翠”和“翡翠(处理)”两种标准。
在我国认可的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上,如果检验结论标注的是“翡翠”,那就说明是A货,如果是结论备注是“翡翠(处理)”那就是对应B货和C货。如果翡翠经过优化,通常不被标注在证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