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翡翠王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400-629-1314 | 批发/货源咨询请加微信:jaadee006
玉成中国丨清明怀古,从千年玉魂中读懂中国人的家族传承
浏览:60702 发布时间:2025-04-04 11:00:00

undefined


清明雨落,万物生发,人们踏青扫墓,折柳寄思。千百年来,中国人总将最深沉的眷恋寄托于物中,让其承载跨越时空的牵绊。玉石正是这样的存在——它不仅是物的传承,更凝结着家族一代一代的血脉深情。为何民间有“传玉不传金”的说法?为何一块玉石能成为家族精神的永恒见证?让我们从八千年玉文化中找到答案。


undefined


玉石生于大地深处,历经亿万年的淬炼,质地坚硬,不易腐朽。良渚玉琮埋藏五千年仍莹润如初,红山玉龙穿越六千年风霜依旧凛然生威。古人认为“其因吸山川之精,故得天地之正气”,因此以玉为通灵媒介,“以礼天地四方”。


undefined

红山玉龙(故宫博物院 藏)


玉石不腐不蠹的特质,让它滋生出一股神秘的力量,成为跨越生死的信使。从西周贵族以玉覆面镶嵌九窍,到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古人以玉陪葬,一方面奢望肉身不朽,帮助亡灵升天,更重要的是借玉石之恒久,寄托灵魂永续的信仰。


undefined


有文字记载的玉石被明确赋予品德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管仲在《管子·水地篇》中首次提出玉有“九德”,后来孔子进一步将玉德与儒家思想结合,归结出玉的“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这些系统化论述奠定了玉文化最核心的内涵以及玉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古人以玉比德,将道德教化融入器物。古时的一块传家玉,往往镌刻祖训或家族徽记。东汉时期的“宜子孙”玉璧,以篆书铭文“宜子孙”三字,寓意“子子孙孙宜室宜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族传承和子孙兴旺的美好愿望。这些玉德的光华,至今仍照亮着中国人的精神归途。


undefined

东汉“宜子孙”玉璧(青州博物馆 藏)


undefined


中国玉文化中的纹饰不仅是美学符号,更是家族传承的精神密码。汉代玉璧谷纹象征着五谷丰登,世代绵延;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简化回纹象征连绵不绝,永恒不息;蟠螭纹象征子孙昌盛,枝繁叶茂;瓜瓞纹象征绵绵瓜瓞,万世其昌;缠枝纹源自战国云雷纹,经汉代卷云纹发展至明清,象征血脉相连,永不断绝;各时代的龙纹象征薪火相传,宗族永续。这些“藏礼于玉”的设计,使每件玉器都成为可触摸的家族史诗。


undefined

战国卷云纹玉环(重庆三峡中国博物馆 藏)


undefined

东汉蟠螭纹玉璧(青州博物馆 藏)


undefined


当城市化进程冲淡了宗祠香火,玉文化正以新的形态守护着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在当代家族传承中,玉石早已超越“器物”的范畴,成为可触摸的家族记忆。玉器传承的温度,藏在代际交接的仪式感中。曾经,曾祖母将它藏在嫁妆匣底,祖母将它系在旗袍盘扣;而今,它已化作女儿腕间的玉镯和点缀在婚服上的精致胸针。当指尖轻触玉面,仿佛触摸到时光长河中不曾冷却的血脉余温,它是超越时空的情感纽带。


undefined


undefined


清明祭祖,是追忆亦是展望。玉石,因其不朽的质地与深厚的文化意蕴,成为家族传承的最佳载体。中国人从玉石中读懂了最深邃的生命哲学——没有绝对的终结,只有循环的新生。玉石不朽,正如家族精神不灭;玉脉相承,让记忆永远带着生命的温度。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