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翡翠王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400-629-1314 | 批发/货源咨询请加微信:jaadee006

本土国雕于丰也 新闻台 得到一种灵魂的洗礼和提升的时候

18-12-13    浏览:1141次    【

主持人:海内外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本期新闻台《走进昆明》专栏,我是邓栋。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将继续带您走近本土国雕大师——于丰也。

主持人:前不久,首届云南玉雕大师作品展在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举行。展会现场共展出了云南省内58位玉雕作者的378件套玉雕精品,价值过亿元人民币。通过专家评审,荣获“彩云杯·大师奖”的71件作品中,金奖10件,银奖20件,铜奖30件及10件提名奖和1件新秀奖,并评选授予30位作者“云南玉雕大师”的荣誉称谓。30位云南玉雕大师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年仅28岁,9件作品中有6件荣获金奖的青年玉雕师——于丰也。很多专家表示: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玉石雕刻创新的希望。于丰也说,虽然出生在云南的玉雕之乡--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但这一切,却源于他从小对绘画的痴爱。

于丰也:一直喜欢画画。初中毕业(之后)就哪里都没有考上,但还是喜欢画。工作当中每天都在画,加油站上班、做人口普查、做乐队、做保安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主持人:那个时候,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画画对于于丰也来说,比任何相对稳定的工作都重要。因为,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画家。2002年年底,他又找到了一份切割石头的工作,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和玉石雕刻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丰也: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本来以前的目的是说,挣了钱赶紧去画画。但是慢慢的走到这个行业之后,发觉有太多的不足,看什么都会觉得不顺眼。后来我就开始自学(玉石雕刻),2003年4月25日。有些时间对于我是很敏感的。当爱上翡翠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使命感和责任心越来越重。

主持人:于丰也由画画进而爱上翡翠,是2004年经人介绍,来到昆明与雕刻艺术家王俊懿学习的两个月。王俊懿是目前中国国家级玉雕大师中最为年轻的。他许多作品的过人之处,在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中,突出创意和设计,将中国玉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使之极具时代特色。这让敢于挑战、善于思考的于丰也受益匪浅;2004年12月31日,为迎接法国文化年,法国贵族访华团,首次来到中国欢渡新年,感受中国文化。王俊懿的玉雕精品作为中方唯一民族文化艺术代表,在法国总统下榻的酒店进行了展出、交流。这让勇于突破、勤于创新的于丰也认识到了玉石雕刻艺术的使命感和责任。

552a8473d95141f2a6cbedcf3fed0c50.jpeg

于丰也:很多人说,你应该跟商业结合做点好卖的东西。我觉得这种都是屁话。为什么这样讲,(我觉得)赚钱之前,它是要在艺术创作之后。所以艺术创作本身它要非常纯粹。把内心的感受变成一个艺术品展示出来的时候,它是很真诚的,就像一个人说话没有说谎话一样。你雕出来之后你感动了自己,肯定也感动了别人。就是说最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艺术品,它是最有价值的。所以说,特别是在这个时代,(随着)科技发展,技术、工具那么先进的时候,对于我来说,创新它就是一种使命。

记者:你怎么来理解雕刻和翡翠之间的关系?

于丰也:玉,你不雕它也很美。吴冠中老师画了一幅画叫《碧玉不雕》,就是因为他到了腾冲的(玉雕)市场里面,看那些观音、佛(的玉雕像),(感觉)造型无比之丑,(感慨)真是对我们造型艺术的一种诬蔑。他当看到原材料的时候,他说翡翠原石(原来)是那么美的。所以他就画了一幅小小的油画,叫做《碧玉不雕》。看了这幅画,好像是当头一棒,给我启发很大。我就更加的会觉得不能辜负一块美玉。

主持人: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碧玉不雕》这幅油画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画面中抽象性的因素很强,主要表现了几块鲜明的绿色色块。但结合画作名称,画面上那些游丝、韵点,仿佛在不经意之间点染而成某种形相,并萌生一种简约、隽淡和秀美的气韵。

记者:西方画派的一些东西,你觉得对你做雕刻有影响吗?

于丰也:有一些影响。这些手法,我没有特意去想过使用西方还是东方。只要适合它,能把它的缺点变成一种很美的效果,能把它的优点展示的更突出,我是不会拘于一格的。所有的这一切都只是媒介手段。

主持人:2004年9月,于丰也又前往玉雕行业发展极大的中国广州市进行学习。特别是2008年,他自费进修于广州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他的很多想法、观念以及雕刻技法、对形体空间的感受等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和提升。他说,

于丰也:因为当我从一个放牛、种甘蔗的孩子走到大城市的时候,发觉城市有两种人:一种就是非常有文化、有思想的人;一种就是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好的人。其实最大的差异就是我们的脑筋没有他们厉害。他们洞察当下社会的这种思想、这种眼光,还有学识、学问都很强大。(所以)我觉得雕刻技巧,它不是真正的目的。技巧(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真正最后的较量,就是思想和观念的较量。

主持人:凭借着一股韧劲,于丰也当年创作的《洪福齐天》斩获了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奖项"百花奖"金奖。尽管如此,他并不满足。因为依附于创新的玉雕作品,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于丰也:我们老家--云南这边,(玉雕)做得最不到位的地方就是文化、学问。整体氛围就是文化氛围不够,就是说雕刻家本身学问不够。所以,我们做的作品,大家都看得到,就是(作品)传达的(概念)太不高明了。就是因为我们的作者没有太能展示自己灵魂深处的观念、就是因为学问没做好。

主持人:因此,于丰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开始着迷。特别是千百年来,荷花在中国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文化题材。中国人认为荷花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而于丰也对于荷花的创作却倾向于残荷的造型突破和创新。这在传统玉雕文化中是极为少见的。

于丰也:当所有人都在向我点头的时候,我就是有一种恐惧感,我就很害怕自己马上就会死亡,就是艺术创作和艺术生命的死亡。当你走到你自己都看不出自己缺点的时候,绝对是要走下坡路。(所以)生活的一点一滴都是一个镜子。这个镜子,随时都要(用来)反观内心。就是孔子说的:"吾日三省自身。"其实就是不断的反省自己的意思,我也试图一直这样做。

记者:你不觉得这样活着累吗?

于丰也:当你爱上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就觉得是幸福的。当你觉得是任务的时候,你就觉得很辛苦。

记者:于你而言,(这样做)是任务还是爱呢?

于丰也:是爱!得到一种灵魂的洗礼和提升的时候,很愉悦的,非常强烈的愉悦。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所做的这一切是我爱的。比如说,我在广州的时候,大家(生活、工作的)速度是很快的。而我每天都想慢慢的把一个东西做好。很矛盾,赚不到钱。而这个时候,我就会不断的看书,不断的学习。突然安静下来,我就发觉自己原来是一个那么肤浅的人。伯乐出现的时候,我发觉自己不是千里马,我如果要成为千里马,我的路真的是任重道远。我要活在现在,体会现在,体会这个时代,然后把所有的体会和灵感,还有因为思想的矛盾冲突产生的一些感受,变成一种观念,变成艺术品,展示给观众。

©2008-2018 云南翡翠王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www.jaadee.com)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滇ICP备17010415号-2

滇公网安备 53310202533232号

工商注册号: 533102100010883

公司地址:云南省瑞丽市金星石木文化城15栋1号